欢迎访问衡阳市实验小学!

会当击水三千里 勇立潮头逐浪奔

发布日期:2012-11-04 21:41:27 浏览次数:237

会当击水三千里  勇立潮头逐浪奔

衡阳市实验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衡阳市实验小学,前身系创办于1908年的三师附小,是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近年来,学校凭借突出的改革成果、鲜明的办学特色被评为“国家级语言文字示范校”、“中西部地区课程改革教研基地”、“湖南省教育教改示范校”、“衡阳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学校”,被誉为“雁城教育的一枝奇葩”。成绩的取得既是一代代实小人辛勤耕耘的结晶,更是学校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潮中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的结果。

一、勇立潮头,把转变观念放在课改首位

    春雷阵阵,春潮滚滚,新课改春风吹遍神州大地。面对课改浪潮,学校领导敏锐地意识到,要推行课程改革,首要的是改变课程观念。于是,学校一方面邀请专家来校讲座,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另一方面,由学校出资给教师购买《新教育》、《新课程标准下的教与学》、《给老师的忠告》等有关书籍,组织集体阅读,并在教师中开展大讨论。同时,学校还组织开展了以“我与新课改”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教学随笔竞赛系列活动。专家们深入浅出的讲座,同事之间讨论交流的火花碰撞,主题活动的持续开展,使校园到处洋溢着新课改的春风,鼓涌着新课改的浪潮,老师们对新课改由抵触到认同,由茫然到豁然,真正体会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课改的核心内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课改的终极目的。较快地了解并认同新课程的背景及基本理念,充分认识并掌握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功能、内容及评价的重大变革。思想观念的转变使得这所百年老校充满了蓬勃的活力。

二、优化课程资源,把课改的基础夯实

课程资源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也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注重紧跟时代的脉搏,凸显出高标准、现代化、信息化的特点,加大课程改革基础的投入,努力创建合格化学校,夯实课程改革的基础。我校多方筹集资金,兴建了现代化的童星教学楼、多功能的综合办公楼,建成了标准化的塑胶运动场,开通了校园局域网、校园语音广播网,给每位教师配置了笔记本,建设了多媒体教室、电脑教室、语音教室,并且给每个班级都装上了投影仪和实物展示台。此外,还添置了大量的教育教学器具及实验装备,按照合格化学校的标准建设了科学实验室、综合实践活动室、仪器室、舞蹈室、期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功能教室,总投资达1000万元。实现了课程资源的现代化、信息化,使得学校的育人条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成为了“湖南省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示范校”,为推进课程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校还特别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充分利用各种自然与人文环境等校外课程资,编写校本教材,组织参观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发展个性特长。

三、抓住关键,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点

新课程改革,教师是关键因素。因此,在实践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注重通过各种形式的研训来提升教师队伍的素养,结合省十一五课题《小学教师“研训一体化”培训模式研究》的深入研究,构建了“以校本集训促技能发展,以专家引领、专题研究促理念提升,以互助互学促领悟内化,以教学竞赛促实践运用”的小学教师研训模式。

(一)以校本集训促技能发展。学校每年都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技能的校本培训,以提升教师的基本技能。历年来,先后开展了普通话、课件制作、三笔字、教学反思等基本技能的培训。每次培训均有计划,有考核,力求收到实效。通过培训,我校教师的教学技能大幅提升:普通话水平全部符合或超出所任教学科要求,其中达一乙水平的15人,占教师总人数的17.6%,达二甲以上水平的48人,占教师总人数的56.5%,而语文教师则全部达到二甲水平;信息技术达到高级水平的有67人,占教师总数的78.8%

(二)以专家引领、专题研究促理念提升。我校坚持了“走出去,请进来”的路子,使学校始终激荡着教研新风,鼓涌着教改时潮。每年我校都要分期分批让领导、教师“走出去”,了解最前沿的教研动态,最新的教改信息,返校后以示范课、讲座的形式把新的理念传达给老师们。仅2007年,就有60多位老师到长沙学习,听特级教师讲课。每年派出学习的人次均达30人以上。同时,我们以“请进来”的方式,聘请学科专家到我校讲座,进行专业引领。如省教科院的湖南省小语协会理事李湘蓉老师,《湖南教育》杂志社的申主编、衡阳市音乐协会的刘建宝老师,市教科所的李培强、陈秀娟老师。在专家的指导下,我校成功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教学研讨会。如:艺术组的艺术教育与学科整合研讨会;语文组的低年级拼音、识字教学研讨会,中年级的作文入门教学研讨会,高年级阅读教学研讨会,“以读带讲”教学模式研讨;数学组的数学沙龙活动在《湖南教育》上专版刊出;还有面向全市开放的“素质教育论坛”活动。真可谓百花齐放,各显千秋,受到市各级领导、广大市民的一致称赞。

(三)以互助互学促领悟内化。为促进教师的共同成长,学校在全体教师中广泛开展“师徒结对”、“同伴互助”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让青年教师从有经验的老师那里学到了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而老教师又在青年教师的指导下提高了现代教育教学技能。同时在相互的研讨中,加深对新教育教学理念的理解,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四)以教学竞赛促实践运用。为夯实教师文化基础,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我们在教师中开展了各种校级比赛。在演讲活动中,教师以生动形象、风趣、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征服了广大听众;在书法比赛中,教师们挥毫泼墨,佳作纷呈;在下水文比赛中,教师妙笔生花,体现了较高的语言文字驾驭能力;教师的“五个一”(上课、说课、教案、教学随笔、评课)活动,更是对教师文化素养全方位的大检阅。另一方面,我们积极推荐教师参加各级教育教学竞赛。通过竞赛的磨练,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如今,除退休教师外,我校教师中有特级教师3人,中学高级教师9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学科带头人1人,小学高级教师51人,具备大学本科学历的教师52人。近年来,我校教师在各级比赛中共获得国家一等奖5个,二等奖6个,省级一等奖20个;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30篇,并且有12篇论文获得省级以上奖励。

四、深入实践,把校本教研作为探索的突破口

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不应只是教书育人的执行者,还应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校教研工作思路清晰,重点明确,不仅坚持教研组集体备课,及时总结交流,而且针对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学校先后进行了《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研究》、《专题网站“蛇”的建设与应用研究》、《小学教师“研训一体化”培训模式研究》、《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等课题研究。其中,《小学教师“研训一体化”培训模式研究》获国家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专题网站“蛇”的建设与应用研究》获省信息技术专项课题研究二等奖,《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研究》、《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获市基础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更重要的是,我们还积极开展校本课题研究,由老师们自选课题进行,学校给予经费和专业上的帮助,这样大幅提升了老师们的教育科研能力。同时,我校在教育科研中,努力探索地方性课程。衡阳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有着丰厚的地方性课程资源。在实践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充分挖掘有效地利用了这些资源:广为流传的《衡阳八景诗》,我们把它改编为节奏明快,琅琅上口的快板舞;结合蔡伦的造纸法,我们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验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游览千年石鼓书院,让学生认识到了衡阳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瞻仰衡阳抗战纪念碑,则告诉了孩子们近代史的沉重与伤痛……

我们还积极进行了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传统文化,我们编写了《传统节日文化》;为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我们编写了《每天我写十分钟》;加强养成教育,我们编写了《“三会”好习惯读本》。除此之外,《数学广角》、《课外阅读读本》、《综合实践活动》等校本教材无不凝聚着老师们的心血。

五、勇于创新,把全面育人落到实处

  “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是我校的办学理念。我校在坚持按照标准开足开齐课程的同时,根据校情在教育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上进行不同程度的创新。

    一)德育创新,坚持活动育人。我校在德育工作上大胆创新,坚持活动育人。结合时事主题,学校先后组织开展了“汶川,我与你心相连”、“奥运连着你、我、他”、“向祖国献礼――庆祝祖国60华诞”、“精彩世博――文明同行”等活动;呼吁热心助人,我们向汶川灾区捐款17万多元,向有困难以及身患重病的同学捐款5万多元;呼吁环保,我们开展了“弯弯腰,净校园”活动;讲文明礼貌,我们开展“文明之星”评选活动。此外,学校坚持利用朝会开展德育活动,做到一周一主题。这些活动的开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让热爱祖国、关心他人、保护环境等观念悄然在学生的心中扎根。

   (二)管理创新,日常工作追求高效率。首先,坚持管理人性化,力求做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其次,坚持管理制度化,建立和完善了学校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汇编程《衡阳是实验小学教职工须知》。教师人手一册,使学校工作从此有章可循,有序可依。再次,坚持管理规范化,坚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学校的重大事项均交由“教代会”审议通过。日常管理中,实行领导分工负责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杜绝了重复管理,工作互相推诿的现象。

在推行人性化管理、制度化管理、规范化管理的同时,我们始终坚持运用“激励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奉献、勤奋、真诚、和谐,使教师能把学校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行动,提升了学校工作的效率。

三)评价创新,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随着新课程评价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评价已由单纯的成绩评价变为“多元评价”。与之相适应,我们的教学方式也在改变,由关注学生成绩的提高,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无论是平常的“推门课”,还是各种教学观摩、竞赛活动,我们始终把这一点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准。从而对教师的教育教学产生有效的导向作用。

(四)综合创新,推行素质集训。我校坚持把素质教育放在首要位置,每周二、五下午,特地推出全校性综合实践活动课,倾全校之力,打造素质教育特色。。我们把学生分成了音乐、舞蹈、美术、书法、器乐、朗诵、武术等55个小组,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一项进行学习,以提升素质、发展特长。经过两年的集训,我校的学生均在某一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成效显著。在衡阳市“和风衡州”校园文化艺术节上,我校学生表演的器乐合奏《茉莉花》,葫芦丝演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得到了市委领导的高度赞赏。我校的素质集训活动也被市教育局作为素质教育的范例在全市推广。

六、积极交流,把促进课改深入开展当作责任。

作为市教育局直属的唯一小学,我校不仅有实验性,还有示范性。因此,我们也把推进新课改深入发展当作责任。我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交流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成果。几年来,先后与常宁宜塘小学、衡阳县三湖学区、衡东县城关小学、衡阳市星元实验小学、珠晖区马路口小学、南岳区楚星学校、文英实验小学、成章实验小学等几十所学校开展了交流活动,接待了数十所学校教师的参观考察。通过互访交流活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同时,学校还积极争取承办各级各类的教学竞赛活动,以借鉴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新课改经验在全市开花,结出硕果。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我校以“会当击水三千里,勇立潮头逐浪奔”的积极态度,紧跟课程改革的脉搏,努力创造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条件,认真开展教学实践研究,把学校建设成为了享誉雁城的名校。我们也认识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立足校情、深入实践,争取获得更丰硕的成果。


湘ICP备190105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