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衡阳市实验小学!

校本课题文摘卡1

发布日期:2013-08-27 00:00:00 浏览次数:153

《以校为本的教研文化建设的行动研究》文摘卡

 

子课题组名称

数学组

记   录   人

吴安娜

文章题目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意义和策略

作        者

陈海波

起始页码

P15

公开发表时间

2008年01期

出    处

《高教论坛》

 

学校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

所谓的物质文化是指学校为师生在校园中学习、工作和生活所奠定的物质基础。所谓的制度文化是指学校以体制、机制、政策、规章等确定的制度环境,它对师生的思维、言行

方式以及生活习惯具有引领、约束和定型的作用。所谓的精神文化是指学校所倡导并确立的价值观念、信仰追求、道德情感等思想和心理环境,是对师生共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指导作用的无形力量。

三个层面的文化在校园文化中是一个整体系统,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强化,不可分割。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是核心,制度文化是保障。但在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中,制度文化又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同时对精神具有反作用。所以,制度文化建设要与精神文化建设尽可能地保持“同频共振”,即制度文化应该与精神文化的内涵相一致,那就是,一方面要用学校精神文化的理念作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并贯彻制度执行的始终。另一方面,要修正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中相背离的部分,用先进的精神文化来指导制度文化的建设,同时在创设的制度文化中也要充分体现这种先进的精神文化,努力使二者保持统一的关系。

制度的贫困是指可利用的制度资源不足于满足或支撑学校发展的公平和效率的需要。制度的贫困现象有几种表现:其一表现为制度的缺失、疏漏、过时、滞后、超前,即制度的供给与制度的需求脱节,或制度执行期过长并将之固化导致制度缺乏演进与完善,制度自身无法拥有应有的活力,无法实现作为资源的效应。其二表现为制度不配套导致的制度系统结构失衡,制度之间出现冲突,如普遍制度与具体制度的冲突,宏观制度与微观制度的冲突等。其三表现为制度歧视,即制度不公平,通过制度管制,或是制度不当倾斜,或是保护过度,分别给予制度主体不同的权利和机会,实行不公平的待遇。

剖析原因,导致制度种种贫困现象有其认识及实践的根源。制度的目的不在于约束,而在于规范,而规范又是为了获得平衡。制度的本质是为了公平,核心是规范。对约束是制度基本功能的不当认识,以及制度“唯我”所用的自利主义观念,使制度沦为某些利益集团服务的一种工具,极大地影响着制度的变迁,这是导致制度贫困的根源。


湘ICP备19010554号-1